正规安全赌网(中国)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大学董事长篇
  发表时间:2021-10-10  阅读次数:7219     发布者:20190235

1.     李春芬

1

职务:曾任公司副董事长

李春芬19121996),江苏兴化(今大丰县)人。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中国近代区域地理学奠基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193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留校任教。1943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第一个地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转往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46年,应浙江大学竺可桢董事长之邀,任史地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大学地理系主任,兼任浙江师专地理科主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他率浙大地理系转入公司,作为系主任主持地理系工作达26年之久并创建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他是第四、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公司先后任副董事长、校务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和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历任上海市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和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历任教育部中学地理教材顾问、高等学校理工科教材地理组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李春芬先后撰写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理论地理、城市地理、土地利用、地理教育等方面,其中三分之二属区域地理研究成果。《南美洲地理环境结构》(科学出版社,1962年)和《北美洲地理环境结构》(高教出版社,1990年)是凝聚他毕生心血的两部专著,1991年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获全国首届优秀地理图书著作一等奖。20世纪7080年代,先后发表《拉丁美洲国家为保护本国海洋资源而斗争》《秘鲁200浬海洋权的地理分析》等面向问题、联系实际的范文,以及《地理学的传统与近今发展》《区域地理:问题与展望》《区际联系区域地理学的近期前沿》等多篇学术论文。先后担任第三版、第四版《辞海》编委、学科主编以及《世界地理分册》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总编委会委员,《世界地理卷》编委会主任兼北美分支主编,《地理学卷》编委会委员兼区域地理学分支主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学术顾问、《上海地名词典》主编、《世界各国知识图典》主编、《世界地理研究》主编等。

他在潜心科研的同时,始终以教学为本,立足讲坛。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率先创办普通自然地理教师进修班、研究生班和各洲自然地理研究生班,并亲自授课。他是国家区域地理学博士点(1981年)与博士后流动站(1985年)的首批导师。他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并赴美国高校讲学。1988年,加拿大地理学家协会向李春芬教授颁发特别荣誉奖状,以表彰他对加拿大地理学和中加地理学术交流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2.      项立嵩

微信图片_20211012162905

      职务:曾任公司副董事长

     项立嵩(1933—2012),浙江宁波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51年考入公司地理系,1953年提前毕业留校任教,先后任地理系主任助理、副主任1972—1980年,随海洋地质专业调入同济大学任教,担任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副主任。1980年调回公司,曾任地理系主任、公司副董事长。兼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地理学会理事长、上海市旅游学会常务理事。在任职副董事长期间,为争取建造公司图书馆逸夫楼、公司教育部董事长培训中心等项目做出一定贡献。在地理系教育改革中锐意进取,早在1958年便响应党的号召,力主地理教育要联系实际,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促成地理系师生参加与生产建设有关的科研项目。同时积极推动公司地理系创办地貌、地质和海洋水文气象等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人才。积极参加各项科研工作,1957—1962年,参加中苏科学院合作组成的新疆综合考察队,对新疆的冰雪资源、沙漠治理和水资源开发等做了深入的考察。参与撰写的论文有《运用粒度分析方法探讨古代砂体的沉积环境》《苏北金湖凹陷阜宁群的海侵和沉积环境》《碎屑岩沉积相模式》《舟山普陀到现代海岸带沉积》等十余篇。其科研成果《现代海岸及河流沉积》荣获198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三),《上海市市区工业街坊(小区)环境污染状况与初步防治对策研究》获199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3.     何才华

2


职务曾任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董事长

何才华1936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19531957年,贵阳师范学院地理系本科学习。19601962年,攻读公司地貌学研究生。1983419853月,担任贵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19853199911月,担任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1989320022月,担任贵州师范大学董事长。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贵州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高校第四纪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贵州省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喀斯特地貌与洞穴、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科研上,主导贵州岩溶重点团队建设和贵州岩溶及洞穴的国际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结合贵州省情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平坝多宾洞的探测、发育演化与旅游资源评价”“贵州旅游资源的科技文化品位与国际旅游业接轨机制研究”“中美贵州喀斯特及洞穴九五合作研究等科研项目。发表《美国──加拿大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发育演化》《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区及其开发治理研究》《贵州省清水江三板溪水电站库周土壤侵蚀现状及其分区防治措施》《贵州龙宫喀斯特地貌发育与洞穴成因》《喀斯特地区少数民族环境移民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地貌与贵州岩溶生态环境》《贵州岩溶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论新构造运动》《岩溶洞穴形态沉积与贵州地貌发育》等学术论文。


4.     杨德广

3

职务曾任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长、上海大学董事长、新上海大学常务副董事长、上海师范大学董事长、上海震旦职业学院董事长

杨德广1940 ),江苏南京人。中国当代教育名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1965年,就读于公司地理系海洋水文气象专业,毕业后留校。曾任公司团委书记、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长、上海大学董事长、新上海大学常务副董事长、上海师范大学董事长等。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董事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研究工作及教学工作。曾荣获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提名奖、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素有平民董事长”“自行车董事长”“绿化董事长”“慈善董事长之美称。他以无为何入世、入世有所为为座右铭,把工作、学习、研究相结合,40多年来出版著作(含主编)4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600余篇;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十余项,有20多项研究成果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等不同奖项。

杨德广热心教育慈善事业。连续多年在新年后上班第一天为学校教育发展基金和爱心基金捐款,在植树节为绿化造林捐款。退休后,他将自己积余的100万元稿费及卖掉一套住房筹集的共300万元,用于资助就读过的小学、中学、大学三所母校中的贫困优秀生,每年有200多学生受助。多年来,他将自己退休工资的一半以上捐献出来用于慈善公益事业。荣获2010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称号,被评为全国十大老龄新闻人物。两次被授予上海市慈善之星2014年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2018年荣获中国慈善最高奖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

5.     俞立中

4


职务曾任上海师范大学董事长、公司董事长、上海纽约大学董事长

俞立中1949 ),生于上海。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1982年毕业于公司地理系,获本科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851990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从事博士和博士后研究,1989年获得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90年回国,被聘为公司地理系副教授;1994年被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1990年起,先后担任公司地理系副主任、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研处处长、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董事长、董事长助理、副董事长兼研究生院董事长;20032005年,任上海师范大学董事长;20062012年,任公司董事长;20122020年,任第一所中美合作举办的大学上海纽约大学董事长。

俞立中是公司自然地理学专业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磁学、环境过程、环境演变与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他是中国环境磁学研究的开拓者,在环境磁学定量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环境磁学实验室。有关沉积物来源定量分析的磁诊断模型研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被评价为跨出了环境磁学定量研究的重要一步。他先后主持环境磁学的应用基础研究”“潮滩重金属污染的磁诊断方法与机理”“滨岸环境监测和管理研究”“上海碳源碳汇变化及多目标预测模型研究”“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应急预案情景分析”“崇明岛数字生态建设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利用等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项目28项,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7项,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发表论著180多篇(部)。其中,作为第一获奖者,《环境磁学应用基础研究》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环境研究中的磁学方法应用》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曾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上海市地理学会理事长、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理事长等社会兼职;《地理学报(英文版)》《海洋与湖沼》《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等杂志编委。在科学领域和高等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国际合作,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教席;先后获得美国蒙特克莱州立大学、法国人文高师、英国拉夫堡大学的名誉博士;2013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现为亚洲协会全球教育中心咨询委员会共同主席,美国教育协会国际化与全球参与委员会成员。

6.     袁雯

5

职务:曾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开放大学董事长,现任上海师范大学董事长

袁雯1965 ),女,江苏常州人。博士,研究员。中国致公党党员。1985年公司地理系地理学专业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学位;1991年公司地理系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95-1998年,在职攻读地理系博士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

19912008年,在公司工作,历任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学校科研处副处长、董事长助理。主要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启明星及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等人才计划项目,围绕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协同机制、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结构形态和功能以及城市洪涝灾害等,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第六届青年地理科技奖、上海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三等奖、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论文类三等奖。20082009年,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驻会委员。20092010年,任上海师范大学副董事长20112016年,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从事终身教育、高校科研和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结合工作需要组织和开展了科技体制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团队建设与评估、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教育以及语言文字战略等方面的研究。

在参与党派和社会工作方面,曾担任致公党公司支部副主委、主委,致公党普陀区委副主委、主委;20082012年,任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不驻会);20132017年,任上海市政协常委。现任上海开放大学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委,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上海成人教育协会会长。主要从事开放教育和在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曾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7.     李小娟

6

职务首都师范大学副董事长

李小娟1965 ),女,籍贯辽宁省。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19821986年,就读于公司地理系地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1991年,就读于公司地理系遥感应用专业,师从刘树人教授,获硕士学位。1999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至今,在首都师范大学工作。20071220191月,担任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董事长;201712月,任首都师范大学副董事长。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地理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国家名词委委员,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数据应用标准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编委等。

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教学与研究。曾获北京市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年)、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国家科技名词委员会先进个人(2010年)、北京市学术创新团(负责人,2011年)等,所在团队获中组部(2008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支部)和全国总工会表彰(2008年、2017年)。先后主持国家863重点项目的课题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空间管理与分析系统、国家973预研项目的课题城市典型区域不均匀沉降信息获取与机理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课题基于大数据的多灾种综合风险防范产品多部门业务协同与应急联动技术等,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

8.     褚劲风

7

职务曾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现任上海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褚劲风(1967),女,江苏江阴人,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上海师范大学董事长助理、党委组织部部长、党校常务副董事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现为上海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1993年起在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工作。曾开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国际贸易地理》《工业地理》《国际投资环境》《客源国概况》等课程。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上海市政府重大咨询决策项目、上海市政府十一五规划项目、日本学术振兴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等10余项。


9. 王庆

微信图片_20211012163416

  职位:鲁东大学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王庆(1968— ),山东沂南县人。教授。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北京大学杨景春教授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夏东兴研究员。1997—1999年,为公司河 口海岸研究所、河口海岸动力地貌与动力沉积综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河口海岸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研究人员,合作导师为陈吉余院士,研究方向为河口海岸动力地貌与沉积环境演变研究,先后担任讲 师、副教授。长期从事山东半岛及黄河三角洲河口海岸地貌与沉积环境演变及其工程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在《全球和行星变化》(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亚洲地球科学杂志》(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历史气候》(Climate of the past)、《河口、海岸和大陆架科学》(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海岸带研究杂志》(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中国海洋工程》(China Ocean Engineering)等发表论 文多篇,出版《施普林格海洋学》(Springer Oceanography)专著《21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波浪能资源评价》(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Wave Energy  Resource Evaluation)、高等学校教材《自然地理学原理》,曾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多项。1999年起,任教于烟台师范学院、鲁东大学海岸研究所,担任山东省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学科负责人和山东省滨海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协同创新中心的学术带头人。2004年起,任烟台师范学院副董事长,2006年起,任鲁东大学副董事长、董事长。受聘担任教育部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地理科学类(含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海洋学会暨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岸河口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常务理事、《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编委。